无论是什么企业,依靠知识产权促发展对企业最终占领市场制高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尽早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案将会为企业成功上市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知识产权规划则是公司上市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的权属及法律状态进行审查,打造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拟上市公司如何进行知识产权规划?
首先要理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权利权属。在专利方面,通过研发前的专利检索与分析等方式排除侵犯别人专利权的风险,处理好与职务发明人、受让许可方的关系,排除专利权属纠纷;在商标方面,应当认识到企业字号、产品logo和注册商标的区别,避免将其混为一谈;在著作权方面,企业应积极将自己的软件作品、动漫作品、剧本、电影电视作品进行版权登记。
第二,拟上市公司应尽到知识产权等相关信息的披露义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自身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的取得、使用、价值等情况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对存在许可使用的知识产权信息要披露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对知识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应当明确提示。
第三,拟上市公司应进行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资产日益成为上市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也成为公司上市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上市之初,大部分公司并未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并没有对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进行系统地评估。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的政策,比如,2006年,财政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知识产权评估的事由、范围、机构、管理;2008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其中,前者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等明确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后者对专利评估对象、专利使用权的具体形式、专利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了解知识产权评估规范,使公司知识产权效益最大化也是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资产评估体系大体包括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具体准则、资产评估指南、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知识产权关乎未来,涉及到公司的发展前景,知识产权纠纷更与企业能否成功上市密切相关。拟上市企业需慎重对待知识产权,并从企业管理和内部机制完善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水平,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及早制定、实施知识产权规划,为企业上市做好充分准备。
上市公司作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对优质的企业,在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频繁遭遇知识产权问题。更有个别拟上市公司因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问题,梦断上市之路,成为典型的案例教材。因此,拟上市公司知识产权风险预防与危机应对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市场垄断权利,已成为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已经提交了专利申请,注册了商标,以及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都是衡量该公司能否顺利上市、是否有发展前景的重要参考。
企业的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范畴,通常包括企业的专利、商标、著作权、域名、商业秘密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辅导期,也是企业面临知识产权诉讼的高发期。知识产权诉讼有可能是他人干扰企业上市计划的一种竞争手段,也有可能是由于企业日常没有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在临近上市前夕风险爆发。
拟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通常出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标识、形象符号等都可以向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或注册。
二是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拟上市公司提交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申请后,并非意味着万事大吉,除了可能存在被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驳回的风险,还有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等方面提起的异议、或要求驳回的情况。
三是防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拟上市公司在管理好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同样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防止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引发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