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一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成电知识产权管理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五十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与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等机构的政府管理者,以及来自华为、长虹等二十余家企业管理者二百八十余人,开展了一场有关知识产权“实践”同“理论”的碰撞交流。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王芸主任亲自率领力久战略中心、专利代理部、分析评议部、法务部、科技项目部、国际部、流程部、财务部和综合部等部门,共计二十六人团队全程参加此次论坛,并深度参与了各种报告讨论会。
论坛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曾勇副校长代表主办方发表热情讲话,他指出,当前科技创新需要实现从模仿式创新和应用性创新,向颠覆式创新和引领性原始创新的转变,有必要重新思考和构建大学、产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新型创新生态。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赵志彬秘书长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高端智库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朱雪忠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宋河发教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监事、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先生等也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论坛上组织了“知识产权发展模式跃迁:政策与管理”、“知识产权研究与出版”两次圆桌论道。邀请了来自官、产、学、研四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知识产权热点话题。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知识产权发展模式跃迁,要与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相匹配。论道还达成了“当前政策要从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大维度,要突出保护的重要性核心地位”、“要不断完成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的转变”等一系列共识。
在下午的六场平行报告会,被会议收录的60余篇论文的作者以分组的形式一一进行了主旨演讲和讨论,议题涉及知识产权政策与国际规则治理、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运营与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实证研究、专利申请、审查与知识产权科学计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实务,力久律所的各个参会人员积极、主动并深度参与了各报告的讨论环节中,并当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参见后文彩蛋一:力久平行报告会精彩发言节选)。
平行报告会掠影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表示,如果可行,将采取政策建议的方式,将本次论坛的讨论结果通过适当途径,转变成有更大影响力的成果,立足学术,服务决策,发挥高端智囊的积极作用。
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们纷纷表示,在创新与发展主题下,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跃迁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在知识产权制度强有力牵引下,带动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真正实现“四轮驱动”。
会后力久律所针对本次会议主题和思想组织了大讨论,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力久律所要不断深入参与知识产权各个环节,以创新的服务能力服务好创新的主体,为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参见彩蛋二:力久参会人员感想集锦)。
(力久律所参会部分人员合影)
彩蛋一:力久平行报告会精彩发言节选
1.专利代理人 律师 徐孟玲 就会议报告“顾金焰:‘3D打印权’初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中作者提出:随着未来3d打印技术的更加成熟、经济和商业模式的更新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需要造现有知识产权体系(即现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大权利体系)下创设一种新型知识产权-“3D打印权”,该3D打印权指3D打印新设计的设计者对其3D打印设计文件、根据该设计文件通过3D打印出的产品所拥有的复制、发行、打印、生产制造、销售、及许诺销售、进口的权利的观点。当场发表如下看法:
首先,作者提出的3d打印权的保护客体3d打印文件和根据3d打印设计出的产品,实际上本身可以分别得到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中的著作权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建筑作品和美术作品著作权和专利法上的产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特意将3d 打印权设为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并列的独立权利体系,会导致整个知识产权权利体系保护法益及保护对象之间的部分重合及混乱,不利于法律本身的逻辑性和对未来先进技术保护的前瞻性;
其次,就作者提出的分别利用现有著作权、专利权及商标权造成对3d打印中的设计文件及打印出产品保护脱节问题,个人认为,这实际是各大知识产权权利保护法益不同的体现及现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区分建立的法理所在。并且,为实现对3d打印技术中的设计文件及打印产品的全面保护,实际可通过同时主张著作权和专利权等现有知识产权权利体系中的权利类别进行全面布局来实现,并不会存在作者担心的脱节保护问题;
最后就3d打印保护问题而言,个人认为:3d打印本质上应该属于一种使用手段或方式,将3d打印纳入现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中具体使用行为体系,如具体纳入与著作权中的“复制、使用”及专利权中的“制造、使用”和商标权的“使用”行为认定中,相对于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中创设3d打印权这种新型知识产权权利更为恰当可行。
2. 专利代理人刘童笛 针对会议报告“肖冰、何丽敏、许可: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创新态势研究”中作者通过智能硬件的若干关键词对各领域发明专利作为样本,从时间、地域、权利人、技术领域和专利类别等维度进行了数据分析,以得到我国智能硬件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刘童笛当场发表了一些看法:
首先针对“智能硬件”这种自称词汇的建议作出清楚准确的解释,第二是针对将“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服务”等词汇直接作为关键词进行单独检索得到的数据作为分析源数据,提出由于每个词汇缺少同义词,关键词提取也不够全面,实际会漏掉非常多的专利数据,样本数据同于如果过于不全面,会直接导致结论的偏差;第三是考虑“智能硬件”是一种跨学科的交叉技术领域,大部分此类申请的分类号实质不止一个,建议可以将不同分类号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作为一个维度,从而得出诸如什么技术类别的技术领域相互交叉与“智能硬件”各专利产出的关系,从而能够丰富结论对策;
3. 专利代理人刘童笛 针对会议报告“刘夏、黄灿:基于错分模型的专利审查误差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物理仪器G大类为例”中作者通过对2010年-2015年G大类的发明专利申请(优先权在国外进行申请)的数据,用于分析“错误驳回”和“错误授权”现象,以得到专利审查误差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和对策,刘童笛当场发表了一些看法:
首先对“错误驳回(本该授权的被驳回)”和“错误授权(本该驳回的却被授权)”的用语和定义是否恰当提出异议,因为一件发明专利审查后是驳回或授权,其中很难用“错误”来进行判断,排出极少量的授权或驳回是因为审查员对技术理解有偏差和适用法条错误做出的,大部分的授权或驳回其实都是基于创造性的考量,已授权的专利也可以被无效掉,而即使复审委做出无效决定后,专利权人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法院最终可能做出维持有效的判决,因此创造性的考量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很难单纯的做出某个专利就该授权或无效的定义;其次,将优先权在国外进行申请的在先申请的审查结果作为基准,来考量在中国提出的在后申请的审查结果是否存在“错误”,该前提假设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各国专利制度有所不同,在先国外申请的专利在国外获得授权,以优先权在中国提出的申请,不一定就可以获得授权,比如商业方法在美国可以获得授权,但是在中国可能因为不满足保护客体而被驳回,这并非就属于本文所提到的“错误驳回”的范畴,因此本文的结论与对策,建议前提要做好充分的假设条件。
4.专利代理人陈明龙 针对会议报告“杨曦:基于多层视角模型的石墨烯专利技术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中对2004-2017年石墨烯专利数据通过宏观、中观和围观的三个层次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演化分析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可以将石墨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作为一个维度增加到文中进行研究,以丰富本文的结论,使其对石墨烯创新主体的研发方向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5.专利代理人陈明龙 针对会议报告“马翔、丁堃、谭建国、杨阳:代理专利是否具有强竞争力?——基于1997年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中采用1997年全年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为数据为基准来分析专利代理行业代理专利的竞争力结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由于1997年专利行业情况与现在的专利代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以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包括大量的国外进内专利申请,当时只有少数几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有代理权限。并且外进内申请代理工作主要申请文件翻译和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而申请文件撰写代理工作反而比较少,从工作性质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代表现在的代理机构工作影响力。同时,涉外专利的原始申请文件撰写主要是由国外代理机构完成的,还应当考虑外进内申请和国内申请的发明专利区别,将国内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的专利分别研究分析。最后,现在专利代理机构完全能够胜任进入中国的国外专利的申请类业务,研究还应当考虑时代变迁中现阶段代理机构的代理业务能力的提升,增强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彩蛋二:力久参会人员感想集锦
张勇,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电学代理人
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论坛既有宏观理论指引也有实践者的宝贵经验,使听者受益匪浅还激发思考。下面是我的两个浅陋想法,一是对于专利案件,在技术已经复杂到常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法官是否仅能够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解释就做出公正的判断,即使经过了有倾向性双方的充分对抗。在田忌赛马中,即使每场比赛都能做出公正无疑地裁判,如果无法看到整幅图景,落入制度性不公正陷阱的可能仍然存在,当然这是否还属于裁判者的职责就另当别论了。另一个是,专利制度不仅保护私人权利,更有影响广泛的公共属性。遵守规则的成功者值得尊敬和学习,但规则不应忽视广泛的其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者,草原也为无法成为狼的生物留有空间。
徐孟玲,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化学代理人&法务部 律师
新观点新事物的产生,都会面临各种分歧和质疑。但正是因为有这样新声音的提出与辩解,才会推动法律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
陈明龙,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化学代理人
学到了很多知识,多位业界大咖的思维火花碰撞,非常精彩。
陈令轩,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机械代理人
知识产权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系统关联性及探索实践性。在知识产权研究过程中,需要学术界、产业界及服务界等共同参与,建立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基于知识产权领域的以上特点,要求各界人士在提出某一论断前,必须对涉及非本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调研;并在提出该论断后,经由相关各界人士的充分探讨,以尽可能追求该论断的相对正确。
何旭,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机械代理人
知识产权要想运营好,关键要有收益,而获得收益的关键在于运营主体有内在驱动力,不管有没有国家政策支持,都应积极地去挖掘、创造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其利用离华盛顿近的优势,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创办了尼采学院,成为美国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库;创办了应用物理实验室,为美军研发出大批尖端军用装备;这样,不仅国家获益,学校也得到了每年20多亿美元的研发收入,位列美国各大学之首。第二个是位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刚好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相反,由于其离华盛顿较远,申请美国政府资金(政策)较为困难,所以斯坦福大学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甚至亲自入股投资创业企业,从而孕育出思科、惠普、Google和Sun等一大批科技巨头。这样,对国家和社会有益,学校也从中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金。
刘童笛,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部 经理
虽然本次会议属于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的理论研讨会,和我们服务机构平时所接触的实务工作关系不大,但是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后,感觉不枉此行,收获非常大。通过聆听到知识产权政策与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后,认为我们要深刻全面理解知识产权,做好知识产权服务,需要对理论和实践的全面了解,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方向,而实践能够反馈完善理论,否则就容易陷入侠义的视界。特别地,在聆听了各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法官等大咖的圆桌会议思维碰撞,非常之激动,更加坚定了我们专利服务机构和专利代理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不断开的拓和创新我们的服务产品,我们服务机构和专利代理人才能服务好创新主体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才能紧跟知识产权发展模式跃迁的潮流。
钟尉,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分析评议部 专利分析师
专利的核心价值在于商业价值,坚信新的专利法颁发实施后,大浪淘沙留下真正的高价值专利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知识产权产业会迎来跃迁式发展。
陈敏,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综合部 经理
力久作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于知识与创新,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理论研究与学习,在力久,一直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通过实务与学术结合,不断拓展知识边界。知识产权行业跃迁,力久人愿做支持者,见证者,更愿为推动行业发展倾尽自身绵薄之力。
韩洋,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国际部 经理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已经10年,下一阶段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再次成为关注的重点,在知识产权一线工作的从业人员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投入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变迁中。在过去的10年中,政策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希望在行业未来的发展中,政策可以引导大家寻求行业的本质,让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使这个行业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始终是服务于创新,代理行业服务的根源在于创新,特别是企业的创新,应该主动适应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而不纠结于申请量的变化。在分会场的会议中也探讨了如何运营专利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分析,在运营的平台上,运营过程中仍然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寻求有效的方法将整个市场,特别是高校、军转民的技术盘活,发挥专利运营的积极作用。
王芸,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主任
本次论坛就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交流,各种思想的碰撞给与会者带来更多启发和思考。构架新时代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政策及管理体系的根本使命在于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土壤,引导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及知识产权服务逐步回归至本质,形成主要由市场激发创新主体内生驱动力的趋势。这样的政策体系建设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献言献策。作为知识产权实务人员,我们更加了解创新主体的真实诉求,更应当将一线的实践经验积极总结和思考,并做一些实证研究,形成相应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实践依据,当然这些成果也将更好的指导我们服务创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