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为贵,恒久是期;风华十载,筑梦未来 | 力久律所十周年庆系列文章(二)
From:LiJiu  |  Time:2020-11-13  |  Reading times:2251次   |  Author: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岁在庚寅,力久始立

立名寄初心

倏而庚子,十载有余

躬行见素志




2020年,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已成立十年。时间退回到2010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推进,2010年全国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大关,知识产权服务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而西部知识产权市场乱象丛生,“轻质重量”现象明显,为解决创新主体实际需求,力久律所创始人团队抱着“创办西部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律所,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搭建知识产权人快乐工作的平台”的初心,与志同道合的人,开启了追梦之旅。



“提供专业化的、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这一愿景充满了法律人的理想主义。但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是否能存活?面对传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普通律师事务所的双重压力,专业化律所如何发展?如何展开深度服务,实现长久经营?……所有的问题接踵而至。当个人理想遇到现实,力久律所创始人团队却始终坚守,在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内部管理三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固守着创业的初心不被现实淹没。




力久律所将质量作为事务所立足的根本,为将每一个案件处理得让客户满意,让自己满意,力久代理师反复讨论,往往不计成本打磨案件;力久人秉持着对“对客户诚实”的服务理念,忠于客户委托,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高度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过程中的操作质量和质量控制制度,通过流程控制将输入转化为有价值的输出。


在不惜成本的坚持下,力久律所渐渐走出困境,走出了一条属于力久的专业化道路。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部分案例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部分专利布局案例

(1)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专利布局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汉斯·德威特定义港珠澳大桥岛隧组合工程是“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项目,其中岛隧工程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5.66公里,由33节巨型沉管拼接而成,沉管标准管节每节长180米,宽、宽37.95米、高11.4米,每个沉管大约重75000吨,是当今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由于建设环境位于珠江口,珠江口是中国最繁忙航运水域,每天船舶流量达5000艘次,海底隧道沉管浮运和安装在遭受台风、基槽回淤、珠江口大径流以及冬季寒潮大风等恶劣条件的影响,因此,要在规定时间和最深水下50米的海况条件下完成沉管的连续安装,并达到苛刻要求的安装精度,局部施工区域属于极为松软而且类型多样的土质,深埋隧道管节要承受20米深的覆土荷载,最大沉放水深44米,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历经8年的建设,其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


力久律所从2016年至今,一直致力于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通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海量专利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技术、法律和经济情报,提高项目团队的研发起点、解决项目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提升专利申请和布局质量。为了更好的服务世界级超级工程,力久律所亲临珠海项目组3次,前后参与人员15人,驻地办公达到25天,与项目组林鸣总经理、刘晓东总设计师以及项目上下各工区负责人及工程师充分沟通交流,对该工程产生的大量的自主创新技术和成果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



沉管设计、预制、防止过度沉降等步骤是港珠澳大桥工程中的设计难点,力久律所分析评议部,利用商业专利数据库,对沉管三明治结构设计、沉管预制、最终接头设计和制作、半刚性沉管结构、沉管节段连接构件、沉管节段对接与密封等技术点进行检索,找到对发明人有价值的专利文献,使得发明人团队能够获得技术启示,提高研发起点,提升研发效率;并且根据所检索到的专利的保护地域、法律状态、权利要求范围等,给出专利申请和布局建议。


最终,在世界百年沉管结构的工具箱只有“刚性”、“柔性”之外,创新增加了“半刚性”沉管技术,开拓了全新的沉管结构技术领域,其能够实现应对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底隧道的影响。


(2)国内配药机器人专利布局



静脉配液是国内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环节,但目前国内医院的配液工作绝大部分由人工操作完成。配药流程虽然重复单一,但是劳动强度极大,对操作者的精细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一不留神便容易导致药液污染;并且配药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一些有毒药剂,长此以往,将对医护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项目创始人注意到上述问题,在工作闲暇之余便开始构思配药机器人的技术方案。然而,任何微小创新在成功之前都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更何况是静脉配药机器人这个国内鲜有人研究的课题。“药瓶瓶口的切割与打断是我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力道太小无法切断瓶口,太重又容易弄碎瓶身,仅仅是这个问题就经过了上万次的实验。”


研发过程遭遇到瓶颈,研发团队迫切需要一支精通机械、并且专业从事专利代理的团队一起渡过难关。力久律所的适时出现,可谓是给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项目团队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在交流了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的技术理念与研发难点之后,力久律所意识到,这项研发项目一旦成功,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保护范围广、权利状态稳定、市场规模大、实施效益好等多重优势的高价值专利。对研发团队与力久律所双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携手打造高价值专利的机会。




力久律所作为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组建起了一支包含分析评议师与专利代理人的项目团队,积极为研发团队量身打造专利分析、专利布局、专利运营的全方位服务方案。首先,力久律所对专利文献进行了全面检索,充分分析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与状况,从中了解并把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并据此帮助研发团队不断完善了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研发项目,助力攻克了配药机器人在药瓶瓶口的切割与打断方面的技术难关;其次,根据完善的技术方案策划了专利保护和运营方案。正是各个环节上的精耕细作,最终为研发团队打造一套完整详实、逻辑严密的高价值专利组合,为配药机器人专利运营和实施打下了基础,确保了研发团队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专利价值的充分体现。目前,该团队的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技术已获得了一百多项国家专利,为高价值专利的成果转化及高价值专利组合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3)川藏铁路专利布局项目



国家“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川藏铁路项目,起于四川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白玉县、江达县、昌都、八宿县邦达镇、林芝、山南,最终到达到西藏首府拉萨,全长1629千米,包括成康铁路、康林铁路、拉林铁路三大路段。


川藏铁路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线路台阶式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1400米;建设者面临地形高差、板块强烈活动(地质断裂和高烈度地震)、高地应力、高地热力、高密卵石层、山地灾害频发、生态脆弱以及隧道供氧不易等诸大难题。



力久律所从2016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川藏铁路前期项目的专利策划与布局。为了更好的了解该世界难题,全面保护好相关的创新技术成果,力久律所多次深入项目组与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针对性的对高原地区铁路桥梁构造、桥梁新设计等创新技术进行了充分的保护。


目前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截止2018度12月份,力久律所为川藏铁路前期项目策划和布局100余件专利,其中发明60件,实用新型41件,具体如下:


参与人员

10人

与技术人员现场讨论次数

10次

专利布局批次

8批次

已申请国内专利数量

101件


(4)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专利布局项目



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其速度可达1000km/h,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形式,是一种与空气阻力无摩擦,极高速的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运输工具比飞机的运输速度更快,将超越飞机和高铁,成为未来最具有潜力的交通方式。


力久律所自2018年中致力于为承担该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项目的主体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成立了成了以事务所主任牵头,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专利代理人和项目经理超过12的人专项团队进行服务,自该项目处于研发前期阶段,就已经开始深度介入,与各项目研发团队进行了10余次的充分沟通交流,对该项目的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现状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服务,对该项目的管道结构设计、列车结构设计、项目电路设计、真空度维持调整技术以及轨道结构方面,提供系统的专利策划和布局,并对该项目的成果的保护和维权以及许可等法律方面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意见。



目前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截止到2018年12月份,已出具检索分析报告10余份,专利布局申请建议约40余件,提交专利申请10余件的服务,如下:


团队当面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及技术沟通

10次

技术检索分析报告

10份

专利申请策划

5次

专利申请

10件

法律顾问服务



Contact us

-

Tel:028-62011009 / 19130655017
Address:成都市武侯区长华路19号万科汇智中心11楼1115号
Email:lijiu@sclijiu.com
扫描识别二维码联系我们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