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预警为出口企业撑起“保护伞”
来源:力久律所  |  发布时间:2013-08-07  |  浏览次数:2012次   |  作者:新华报业网

摘要    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近77%的产品在目标市场国存在专利侵权风险。自加入WTO以来,由于我国企业专利意识淡薄、专利预警不到位,在专利的应用和保护上屡屡“栽大跟头。”

  当一种新产品的研发,仅知识产权评议花费就高达上百万元,但“这钱花得值”。日前,在某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务培训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员桂佳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为与会的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专利预警课。

  “这家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在产品生产之前就发现产品存在较高的侵权风险。”桂佳透露,通过专利预警,国内一家机床企业发现其设计的产品存在侵权风险。为此,企业不惜耗资百万元,寻求专业机构进行专利规避设计。最终,公司成功地做出了新的改型方案,并向多个国家申报了多项专利,规避了潜在的损失。

  而如果产品出口前期预警不足,很容易导致危机。桂佳举例说,国内某机电设备企业的产品出口后,公司很快就收到日本某公司的侵权警告函,称其涉嫌侵犯日本专利。公司无奈之下找到专业机构求助。专业机构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检索并评估其是否存在其他侵权风险,进行了积极的专利规避设计。修改产品设计方案后,迄今为止,该公司的海外销售状况良好,未收到一起侵权警告。

  “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近77%的产品在目标市场国存在专利侵权风险。”桂佳透露,自加入WTO以来,由于我国企业专利意识淡薄、专利预警不到位,在专利的应用和保护上屡屡“栽大跟头”。如彩电技术专利费问题、思科诉华为、丰田诉吉利以及劲量电池诉我国7家电池企业等事件,使中国企业面临由于自主专利权匮乏所隐藏的生存危机。

  桂佳说,专利预警是指通过分析专利信息,对专利风险进行警示和主动防范,以更好地确定研发和产业发展方向。企业要想正确应对海外的专利风险,就应该设置自己的专利预警机制,做到未雨绸缪。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011009 / 19130655017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长华路19号万科汇智中心11楼1115号
邮箱:lijiu@sclijiu.com
扫描识别二维码联系我们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