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知发运字〔2024〕21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贸促会制定了《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科学院
2024年6月21日
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
(五)完善专利产业化促进机制。充分利用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制造业中试平台等相关资源,围绕实施一批重点领域专利产业化项目,贯通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投资、新产品应用等环节,健全完善专利产业化促进机制,加快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大对专利产业化新形成的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成长。面向未来产业前沿技术领域,探索专利开源等开放式创新和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丰富应用场景,促进产业技术更新,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商标与专利的组合效应,促进形成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知名商标品牌。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系列专项活动,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探索推广涉及专利许可、转化等保险新产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李强总理指出,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丁薛祥副总理也对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提高专利产业化率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并将“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对发挥专利制度优势,激发创新发展动能,提升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方面是“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若干措施》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专利信息利用、推进专利标准协同三个维度,提出具体措施,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夯实产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基础。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平台作用,培育一批基础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综合运用多种审查模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创造储备。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实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发布共享导航成果,提升服务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综合效能。三是要加强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协同联动,梳理重点国家(地区)和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标准必要专利相关规则,制定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制定。
第三方面是“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优化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专利具有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的功能,能够在产业链各类主体开展协同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若干措施》从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产业专利池三种产业知识产权协同方式入手,着力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的知识产权良好产业发展生态。一是要引导企业、园区等牵头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导航、转化对接、投融资、专利池运营以及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组建等方面提供服务。二是要以实现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目标,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以知识产权利益高度关联的经营主体为基础,牵头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知识产权联合创造、协同运用、共同保护和集成管理。三是要立足全球视野,鼓励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降低专利许可交易和技术推广成本,加大专利池建设运营的政策指导和服务力度,强化专利池产业链整体布局,促进产业有序竞争、协同发展、强链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