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 激励和保护全社会创新
来源:力久律所  |  发布时间:2019-06-25  |  浏览次数:1929次   |  作者: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力久导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对知识产权专业的职称进行命名,以促进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激励和保护全社会创新。


3.png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林露)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拉开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大幕。《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为进一步体现专业属性,部分专业的职称名称直接以专业命名。知识产权专业的职称名称为助理知识产权师、知识产权师、高级知识产权师、正高级知识产权师。


  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才承担着保护创新和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从业人员规模超过100万人,尚未设置知识产权职称系列,从业人员“职称评审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此次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将极大地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制度,促进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激励和保护全社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将知识产权人才列为战略性急需紧缺人才,作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今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在发展势头良好、评价需求旺盛的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增设新的专业。


  根据《职业分类大典》,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属于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中类,专业内容可根据职业大典分类包括专利代理、商标代理、专利审查、商标审查、专利管理、商标管理、版权管理和专利信息分析等内容。


  来源: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


联系我们

-

电话:028-62011009 / 19130655017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长华路19号万科汇智中心11楼1115号
邮箱:lijiu@sclijiu.com
扫描识别二维码联系我们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