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力久律所专利代理部 林秋雅
【内容摘要】
发展与创新绿色科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管理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本文首先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进而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根据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政策方针,才能真正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转变经济技术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得到不断地发展与推广。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转变发展与环境保护思路,在创新引领与绿色发展中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绿色技术是涉及环境问题的新型技术,绿色技术有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与能源消耗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投入产出①。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生产工艺、中间投入以及制造技能方面的革新与改进,将传统的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精致化生产,能够直接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甚至消除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研发绿色技术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附加值的提高,而且能够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②。
知识产权制度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保护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智力劳动成果而出现的,并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向经济利益的转化,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③,深入认识知识产权管理的内涵与概念及其与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对于制定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研究与应用意义。
2、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概念
2.1绿色技术理念
“绿色技术”最早出现于1960年左右出现于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与发展,绿色技术的含义也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绿色技术重新定义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技术的发展方向,将经济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了防止污染,治理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学者杨发明、许庆瑞等④根据绿色技术发展历程与目前环境的匹配度将其分为三个层次:(1)末端治理技术;(2)清洁工艺;(3)绿色产品。第一个层次是指对制造生产的最后环节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从而消除污染;第二个层次开始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合理利用,在中间环节减少污染;第三个层次是贯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设计研发、生产组装、到营销等全部过程关注环境,绿色发展,防止污染。
2.2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含义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研发新技术或者对已有技术再发展,即采用现有的资源与知识,在特定的情景中,改造或者创造新事物的技术,并获得一定效益⑤。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技术创新,包括管理与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依据,是以实现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为原则的技术创新⑥。
依据绿色技术的含义与特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进行清洁技术、治污技术创新,从而达到改善环境或者减少污染的目的;与市场相结合,创造环境效应与经济效益,使得环境、技术与市场三者共赢;绿色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从自身业务出发,发现污染问题,凭借某些优势手段与资源,并综合考察所在地的经济承受能力与环境习惯,自觉主动地去研发绿色技术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更高的环境价值与效益。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创新能力,是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产出的综合能力。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成功把新观念、新想法转化为绿色产品、绿色服务以及绿色工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趋势与发展空间⑦。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是自身因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发能力、技术溢出等影响。
通过对影响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制度研究发现,由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社会与个人收益差距较大,只有通过建立制度保护创新所产生的成果,才可以使个人得到收益。技术创新与制度相辅相成,合理先进的制度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减少成本,挖掘创新的潜在价值⑧。
3、知识产权管理概念
当前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概念的基本定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而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⑨⑩。
知识产权的管理包括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运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业务发展及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采用自主创新、合作或委托开发、技术引进、收并购等多种科技创新方式,从而获取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权益的相关活动。知识产权维护是指基于对企业业务、产品及技术的知识产权组合的清晰认识,全面及时掌握企业各知识产权价值及功效作用,为知识产权创造提供方向指导、为知识产权运用提供精准信息、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的活动。知识产权运营居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是指如何有效地萃取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使企业知识产权资源转化成显性的企业利润和现金流,其不仅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存在价值,更关系到企业赢得创新所得,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止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即主动行使禁止权的知识产权运用方式;,二是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即防止自身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活动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知识产权管理对绿色科技创新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企业管理水平、环境处理能力、创新应用水平、资金支持、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⑪⑫。外部因素包括环境规制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③、消费者行为等因素。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动力机制、牵引机制、促进机制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政府扶持、需求导向以及知识产权制度都能有效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制度能够指导影响技术创新的运行⑭。从牵引机制角度分析,消费者行为能够引导推动绿色技术发展。从促进机制角度分析,政府政策以及技术、信息的发展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知识产权作为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种源于市场经济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的功能在于权利人有权排除或禁止他人制造、使用或销售该权利保护范围内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保证研发者享有单独的享受权,可以促进企业及个人的创造及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可以确保技术创新活动可以转换为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明显倒“U”形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个“阈值”,当其较低且低于某一阈值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将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当其达到某一水平以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对企业创新质量产生消极影响⑮。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有利于绿色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可以强化知识产权生产转化效率,从而加大绿色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力度。对于经济相对较为薄弱的内陆地区,通过加强企业对新知识的接受、吸收、内化和再建设的能力,注重隐形知识技能的培养,引进适合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加强绿色知识产权概念的推广,可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绿色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生产企业如何获取可靠的绿色技术,激发绿色技术产品化的潜在商业化理念。而绿色技术和绿色知识的普及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能够获取正确的技术产品、医疗保健等,如水净化、空气净化、碳捕捉和疫苗等。以绿色知识产权保护和引导的绿色产品市场,既保障生产者获取绿色技术研发带来的利益,也保障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权益。
5、结论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绿色技术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进步的重要领域,制定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对于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对于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二者的关系上应该要不断地深入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要深刻的认识到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实行有效的且逐渐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①闫姗娜.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②毕云婷. 政府质量、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D].河南大学,2019。
③王华.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J].经济研究,2011,46(S2):124-135。
④杨发明,许庆瑞,吕燕.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功能源研究[J].科研管理,1997(3):56-61。
⑤毛凯军.技术创新:理论回顾与探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26(10):55-59。
⑥焦长勇.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软科学,2001(03):52-54。
⑦万迈.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江南论坛,2004(11):28-29。
⑧彭靖里,邓艺,李建平.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经济,2006(04):13-16。
⑨冯晓青. 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9-24。
⑩冯晓青.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 知识产权出版社: 北京, 2009: 421。
⑪田耕.基于绿色创新能力的制造业环境绩效及组织模式研究[J].机械制造,2011,49(7)。
⑫张伟,李虎林,安学兵.利用 FDI 增强我国绿色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与思路探讨[J].管理世界,2011(12):170-171。
⑬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testing the porterhypothesis [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30: 121 - 128。
⑭覃家宁.探讨制浆造纸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91-91。
⑮陈战光,李广威,梁田,王乔菀.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10。